沈陽故宮的建筑故事之二——“大清門”由來之二
一、五行學說簡介
五行,就是我們常說的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”,但要對這五個字做到真正的理解與解釋卻決非易事。
《尚書·洪范》中記載:“五行,水曰潤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從革,土愛稼穡。潤下作咸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從革作辛,稼穡作甘”,這段話道出了五行的最基本含意。
五行,不單是指五種物質,而是廣指自然界中的五種狀態:木表示生命態,火是氣態,土是綜合、平衡態(萬物歸土,土生萬物),金表示結構致密、比較硬的固態,水表示液體。
五行又可與五種顏色和方位對應:木,具有生發特性,其稟性溫和向上,而東方正是太陽初升之處,故木屬東方、對應綠色(草木皆為綠色);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,而南方氣候炎熱,故火屬南方、對應紅色(火焰為紅色);金的特性是清涼蕭條,而西方正是太陽落山、荒涼之地,故金屬西方、對應白色(我們把稀有貴重金屬元素鉑通稱為“白金”,而古代則把銀子稱其為白金,故而古人謂金與白色對應);水的特性是寒冷向下,而北方正是天寒地凍,故水屬北方、對應黑色(北方素有“黑土地”之稱);土的特性是長養化育,厚實適中,故中央為土所在之地、對應黃色(中原大地自古以“黃土地”著稱)。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是五種特殊宇宙能量場,其結構恰似食物鏈,是一種多維全息鏈。這種五行鏈有生鏈和克鏈,生鏈即:水→ 木→ 火→ 土→ 金→ 水;克鏈即:金→ 木→ 土→ 水→ 火→ 金。
二、“大清”國號源于“水克火”之說
皇太極統一了女真各部以后,在與明朝會戰中節節勝利,勢力越來越膨脹。后來三十六部蒙古也先后歸順了后金政權,于是后金國力更是空前壯大。有了這樣強大的國勢,皇太極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如何與明朝的崇禎皇帝爭奪一統江山了。既要與明朝爭天下,那么就不應再使用傷害漢民族感情的“大金國”的名稱,但是改什么樣的名稱更好呢?
于是皇太極招來一幫文臣學士,商量來商量去,最后決定改國名為“大清”。
這個名字的來歷,據說當時有人認為大明朝的名字從日屬火,而火可以攻金,所以遼西的幾座孤城和山海關以內久攻不下。還有人說明朝大將袁崇煥的“煥”字有火,火可煉金,是以袁崇煥成為大金國深為頭痛的大對頭。在寧遠戰役中,大金國老罕王努爾哈赤更是遭受到平生最大的慘敗,從此一病不起,終于命歸黃泉。所以要與明朝抗衡,一定要克制住“明”字中的“火”。首先“女真”族之名文弱有余而英武不足,須改成圓滿一統的“滿”字;而大金國的國名自然也不能再用,應改為具有勃勃生機的“清”字。而且更為重要的是,“滿”和“清”都從水,水可滅火,不愁明朝不亡。